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消息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绿色信号”

2023-01-21 10:30:17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     编辑:LIZHENG

政采头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绿色信号”

■ 本报记者 吴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多次提到与“绿色”相关的要求,比如,“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对此,有关专家及相关企业都是如何看待的?相关文件应当如何落实?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气候与能源政策项目副主任温华表示,这释放了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并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培育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的信号。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3年化石能源价格将从2022年的历史高点下降,但仍然会远远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为此,温华建议,传统能源企业把收益投入到新能源相关产业中,在转型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他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风电、光伏市场。这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和要求。

事实上,近十年,我国一直在做降碳、减污的工作。2013—2017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以及2018—2020年实施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蓝天三年”)。这两大计划带动了一大批重大污染减排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包括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农村散煤清洁取暖治理、移动污染源管控,以及与秸秆焚烧相关的农业综合治理、建筑工地和工业矿山等扬尘治理等。

我国把产业、能源等的结构调整作为降低大气污染的重要抓手。在过去十年,全国累计淘汰钢铁产能近3亿吨、水泥近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煤炭超10亿吨。2021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7.4%降至56%,清洁能源占比上升到25.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稳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在降碳、减污的同时,我国也一直在扩绿、增长。

而在整个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过程中,政府采购一直参与其中。比如煤改电,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政府采购来落实的。就在近期,北京市房山区2022年农村地区煤改电项目取暖器采购项目预算金额就达2552.20万元。计划对长沟镇西长沟村等9个村实施煤改电项目,采购安装低环境温度热水型空气源热泵和热泵热风机,实现9个村的2390户住户、9个村委会、12个卫生室、2个卫生站采用清洁能源取暖。此外,与秸秆焚烧相关的农业综合治理、建筑工地和工业矿山等扬尘治理项目也是通过政府采购落地的。比如,河北定州市生态环境局秸秆禁烧和散煤复燃综合治理技术服务项目。

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也一直有政府采购的身影。采购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公园标识标牌采购、规划编制服务采购、综合科考服务采购、文物数字化展示服务采购、勘界定标采购、国土绿化服务采购、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服务采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服务等。采购金额从几十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涉及的国家公园有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及武夷山国家公园等。

加快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推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事实上,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

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提出,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以上两个文件一脉相承,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环节,《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布局,《方案》则对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及近中期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详细要求。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汪明月曾在署名文章《用好绿色低碳技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就“加强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的快速转化和规模化利用”提出建议。他认为,要不断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要加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的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实现应用成本大幅下降。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绿色低碳技术市场需求。持续跟踪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情况,继续更新并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健全绿色低碳的各类标准体系。研究制修订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相关装备、工程、运行等标准,形成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分级分质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管标准。

在政府采购领域,财政部一直积极促进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比如2020年底,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南京、杭州、佛山、绍兴、湖州、青岛6个城市开展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今年财政部、住建部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11月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48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同时,财政部还出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加强对绿色建材采购的管理。财政部要求,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政府采购工程涉及使用上述需求标准中的绿色建材的,应当全部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建材。

在推广绿色建材方面,企业也感受到了这些年政府采购的变化。丽贝亚集团董事长高建林对记者说:“我们研发的固化土试验工程是属于绿色建材范畴,目前已经应用于北京通州区通朝大街选一段导改路试验段。”不过,他也坦言,在推广绿色技术方面还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大家对绿色技术不了解,刚开始会有抵触情绪。这方面需要政府不断去引导,多做出一些样板工程,大家的接受程度才会越来越高。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

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那么,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表示,“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四分之一的太阳能发电容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和信贷市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完全有能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绿色低碳有序转型。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

具体而言,王信认为重点包括:一是及早完善碳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合理碳价有效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其覆盖的行业和企业,引入金融机构发展各类金融产品,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扩大绿色碳汇、蓝色碳汇,鼓励、支持自愿碳减排市场发展。

二是着眼于全球高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强化企业、金融机构碳核算和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增强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约束和监管评价,防范“洗绿”“伪可持续性”。

三是针对绿色低碳转型投资规模大、初期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以及股票、基金、保险等。

而在政府采购领域,众多地方政府采购负责人建议,金融机构应当在政采贷产品上再多动动脑筋,加大对绿色产品的贷款力度。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remain":9991,"success":1}http://china.prcfe.com/global/2023/0121/10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