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消息正文

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2023-03-10 10:25:59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     编辑:LIZHENG

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

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本报讯 记者张明柳报道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占比近3成,产生的新职业多数与数字化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可实现杠杆效应,带动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刘尚希告诉记者,当前就业面临稳住劳动参与率难、政策创新难和政策协同配合难等问题。他认为,经济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日渐凸显带来的就业压力,难以随着人口规模的下降而缓解。

促就业不能走老路。“作为未来经济的主体形态,数字经济展现出显著的引领作用,在就业方面更是如此。”刘尚希告诉记者,在第三产业中,数字经济带来的岗位占到6成。数字化在颠覆经济组织方式的同时,也在衍生新的就业形态,甚至改变了就业的定义。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革命,亟须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

“在传统观念中,就业就是找一份工作,有单位、有岗位,否则就不算就业。其实,就业的本质是获取收入,单位和岗位仅仅是方式和路径。”在刘尚希看来,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下的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非单位、非岗位却能获取收入的机会。例如,直播带货、跑快递、送外卖、当网约车司机、开网店、远程服务等。这与依赖于就业场所才能获得收入的传统就业存在差异。“可以说,数字平台经济所形成的新型就业‘生态系统’,既是青年人当下就业选择的过渡地带和未来主体形态,也是青年人才自雇创业的‘孵化地’。经济组织平台化是数字经济的基本趋势,顺应这个趋势,就可以为更多劳动者带来更多获取收入的机会。”刘尚希说。

刘尚希表示,各种面向企业、消费者的数字平台企业的涌现,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远远超出传统的工商企业。应鼓励、支持和拓展平台就业,以电商、网约车、物流配送、在线教育、信息服务和数字场景设计等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方式。

除了增加就业机会,刘尚希认为,借助数字经济的包容性还可提升劳动参与率。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就业存在各种门槛,而各种数字平台带来的就业机会却打破了这种门槛,从雇佣关系变成了劳务合作或者自我雇佣。“只要能干会干,就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平台找到获取收入的机会。”刘尚希建议,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特殊困难群体更为便利的特点,利用平台经济提升女性、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重返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同时,依托平台大力开发时间灵活、选择自由、场所无需固定的各种获取收入的机会,赋予劳动者更多就业创业的自主权,降低劳动力市场门槛,提高就业创业的包容性。

此外,刘尚希还注意到,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关键已经从传统手艺拓展到数字技能。他认为,应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数字知识与技能,降低获得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特别要注重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差距,防范‘数字鸿沟’带来新的就业排斥。”刘尚希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remain":9987,"success":1}http://china.prcfe.com/global/2023/0310/10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