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消息正文

三个“金点子” 激活“一池水”

2021-12-03 10:31:47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     编辑:LIZHENG

热点聚焦

三个“金点子” 激活“一池水”

——山东创新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纪实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10天内审批到账,不需要提供房产、土地等第三方抵押。”山东嘉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依旧清晰记得今年5月第一次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担保服务平台”成功融资的经历:凭借一份政府采购合同,他很快就拿到了55万元银行贷款,而完成第二笔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更是仅花了2天时间。

尝到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甜头的远不止刘庆一人。据悉,仅今年1-10月,山东全省政府采购合同融资额就达到了77.7亿元,有1150家企业从中受益。

刘庆口中的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尽管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何让资金真正流动起来、用到实处,依然需要政采人不断地动脑筋、出实招。山东通过深入挖掘政府采购合同的信用价值,打造“财政+银行+担保+信用”多方合作的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新模式,实现了财政信息流、企业信用流、银行资金流“三流合一”,激活了资金“一池水”。

财政部门搭建平台 共享融资信息

事实上,早在2011年,山东就曾进行过为期两年的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试点。2015年,又开始尝试与商业银行联合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但从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山东省财政厅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政府采购数据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利用,需要贷款银行自行进行数据梳理,风险控制管理有难度;已融资采购合同的回款账户管理不严,贷款银行担心还款来源没有保障;贷款银行对供应商主体风控要求严苛,忽视政府采购合同的信用价值和增信作用,致使许多中标供应商因主体信用不满足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合同信息不对称,银行精准获客难,大量信贷机会往往擦肩而过。

无预算不采购、先预算后采购,政府采购合同背后实际上是由政府信用做保障。那么,如何将政府采购信用转化为市场价值?怎么让政府采购数据为企业和银行赋能?

山东省财政厅通过深入调研与思考,终于有了答案。去年10月,基于山东省前些年在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打下的扎实基础,省财政在继续深化与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合作的基础上,又搭建了“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担保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采购单位、中标企业、金融机构、信用机构均入驻服务平台,信息的集中汇集并加速“流动”使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真实性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作为服务平台运维机构之一,山东信用金桥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公司董事长初孔刚介绍说,服务平台实现了融资参与各方同平台入驻、采购信息同平台共享、融资需求同平台对接。

“在服务平台上,中标企业可以凭采购合同‘零见面’一键申请贷款和担保,金融机构‘点对点’获取企业信用数据,融资结果实时反馈平台,实现了融资需求申请、授信审批、政策性担保等功能的无缝对接和全程网办。”初孔刚介绍说,服务平台还可以整合企业政府采购中标信息和信用数据信息,自动匹配筛选企业中标金额和信用分值,为金融机构在线放款提供风险控制数据支撑,帮助中标企业“零抵押”获取贷款。通过服务平台,银行也可以实现“零风险”发放贷款。服务平台根据金融机构反馈的贷款发放信息,第一时间锁定中标企业的合同回款账户,确保银行贷款资金安全收回,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

担保信用协同发力 兼顾增信分险

技术上有了保障,但仍无法做到打消所有顾虑。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存在的“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和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想贷、不能贷”的“三缺三不”现象依然存在。

为此,山东省财政厅在服务平台上引入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信用平台公司,较好地发挥了增信分险作用。一方面,担保机构和信用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增信”,通过发挥信用机构大数据优势,对中标企业综合信用状况自动画像,打消银行“惜贷”顾虑,方便担保机构进行贷前风险筛查和预授信。另一方面,为金融机构“分险”。通过拓宽担保机构业务渠道,创建“先保后贷”甚至“见保即贷”的业务新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符合场景特征的个性化担保解决方案。目前,已有47家担保机构入驻“服务平台”,在线开展担保审批业务。

“虽然弱化了对中小企业其他担保能力的考量,但从目前来看,我行‘政采贷’产品非常成功,得益于此,我行对公普惠余额、客户总量、客户新增等指标均保持同业首位。”建行山东省分行公司业务部供应链金融负责人说,产品落地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49.49亿元,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供应商的“难点”“痛点”,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实体经济。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 及时发放贷款

“政采贷”走上正轨,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但山东省财政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探索更多可能,例如,如何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畅通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效能。

据山东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韩己峰介绍,通过不断切磋调整,山东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实现了三大创新。一是双向选择客户。通过服务平台,企业可随时发布融资需求,并主动选择意向金融机构融资;金融机构可实时获取部门单位的采购信息、企业的中标信息和融资需求,主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融资渠道双向选择。二是降低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根据服务平台上的客户需求信息,开发更具普惠性的融资产品,为不同类型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是提高放款效率。金融机构可通过服务平台提前办理企业融资所需的各项前置审批手续,在企业中标并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后,即向中标企业发放贷款,实现放款效率倍增。

“如今,全省已有33家省级银行和607家分支机构与融资平台达成合作意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根据服务平台上的客户需求信息,加快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开发更具普惠性的融资产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目前,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平均贷款利率为5%左右,比商业贷款利率低1-3个百分点。”韩己峰说。

“财政+银行+担保+信用”多方合作模式,让政府信息流、企业信用流、银行资金流“三流合一”,撬动了政府采购合同的潜在价值,激活了资金“一池水”。目前,山东省本级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正逐步释放效益,今年前9个月的全省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就已超去年全年融资总额,融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remain":9998,"success":1}http://china.prcfe.com/global/2021/1203/9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