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消息正文

读家训 守规矩

2023-02-11 10:02:59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     编辑:LIZHENG

【弘扬廉洁文化 涵养清风正气】

读家训 守规矩

■ 疏泽民

清代名臣张英,曾任翰林院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为官数十载,忠敬诚直,被康熙帝誉为“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一直为后人景仰。近读宰相张英的《聪训斋语》,仿佛一股清泉,在心间流淌。

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人生第一件事,莫如安分。”意思是说,一个人要知足,安于本分。为人如此,做官也是如此,唯有守住本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才能让自己心安。这里的本分,就是规矩,是底线。

身居要职,张英恪尽职守,谦和礼让,勤勉清廉,两袖清风。任宰相期间,家人与邻居吴家有宅基地之争,上书京城。张宰相不依仗权势与民争利,反而修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家人主动退让。张英的守本分,讲规矩,感动了吴家,成就了闻名于世的“六尺巷”佳话。

六尺巷是宰相张英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一部厚重的家书,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守本分,讲规矩,不越底线,不踩红线。

好家训,是启蒙教育的好导师。在张英的家教熏陶下,其子张廷玉,虽官至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封三等勤宣伯,富贵寿考为有清之最,但他从不徇私枉法,而是尽忠尽责,有守有为,乾隆赐联赞他“潞国晚年犹矍铄,吕端大事不糊涂”。他在留给子孙的《澄怀园语》中说,只有安分守己,不愧不怍,才能求得心之真乐。秉承了家风祖训,张氏后辈无论在朝在野,都能自律清廉,行善礼让,为后世所称道。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守规矩家风俯拾皆是。宋代名臣范仲淹,节俭持家,清廉为官,宽以待人,写下了“先忧后乐”的家训。其子范纯仁,继承其父“俭廉恕德”的范氏家风,写下了“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家训,与其家训一脉相承。文学巨匠苏东坡,铭砚教子,以题有《迈砚铭》家训诗的石砚赠予长子苏迈,告诫他“进道”“思予”“思生”,淡泊名利,静以修身。清朝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崇德尚善,以家训《十无益》垂范后辈。受林氏家风熏陶滋养,其后辈志存高远,振纲达材,树德建功,盛名在外。

守规矩,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教育后代的家风家训。从“四知太守”杨震的“性公廉,不受私谒”,到乐羊子妻的“不饮盗泉之水”;从东汉南阳郡太守羊续悬鱼,到唐太宗的“远奢靡多勤俭”;从宋朝欧阳修教育做官的侄子“存心尽公”,到包拯教育子孙“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恋亲不为亲循私”,到邓小平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一路延续下来的清廉基因,都是守纪律、讲规矩的文化传承。

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家训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汲取精华,加以传承和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慎独慎为,严守纪律规矩,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筑牢拒腐防线,涵养良好的家风,清清白白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作者系安徽省作协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remain":9997,"success":1}http://china.prcfe.com/global/2023/0211/10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