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消息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开展淡水碳汇渔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2023-03-08 14:46:02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     编辑:王晓华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针对构建我国淡水碳汇渔业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并表示,发展碳汇渔业,推动淡水渔业减排,将有利于我国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刘汉元代表表示,目前,低碳经济主要通过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方式,以及利用工业和生物手段捕捉、固定并储存温室气体。其中,生物固碳具有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在生物固碳中,碳汇渔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汇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产品把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面积广、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能力强等特点,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固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强化碳汇渔业的研究与推广,对加快我国“双碳”目标落地,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较于海洋碳汇较快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淡水碳汇渔业发展略显滞后。淡水碳汇渔业包括捕捞和水产养殖,需要依靠湖泊、河流、水库和池塘等水域资源,不但可以通过渔获移出碳,还可以沉积碳,也可以通过水流将一部分碳带入海洋中。水生生物在淡水环境生长、发育的同时也在持续进行固碳,贝类的贝壳、虾蟹类的甲壳和鱼类的骨骼在生长过程中都起到了矿化固碳作用;藻类固碳是利用微生物光合作用将大量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的过程,具有碳沉积速率快的特点。近年来,我国淡水水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3303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全球淡水渔业碳汇的重要区域。 

刘汉元代表表示,研究显示,我国养殖的大部分淡水鱼类碳含量占干重的比例超过50%,最高可达到64.89%,淡水虾类在43%左右,贝类在40%左右,通过收获淡水水产品可有效移出大量的碳。根据相关机构粗略估算,2020年我国淡水渔业移出的碳为235万吨,沉淀的碳为329万吨。从近五年渔业年鉴看,我国养殖量最大的依旧为草鱼、鲤鱼、鲫鱼等食物链较长的水产品,而低营养级、养殖食物链短的水产品占比较低。2021年,我国淡水养殖总量为3131.3万吨,其中具有很好碳汇功能的淡水滤食性鱼类、贝类及虾蟹类养殖总量为1192.2万吨,仅占到总养殖量的38%。

相较于直接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通过设施化、规模化养殖,淡水渔业可以减少更多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相关机构估算,全球淡水渔业每年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为604万吨和3.67万吨,我国占其中的70%。通过设施化、规模化改造升级,淡水渔业养殖可减少鱼塘换水次数,也不用清淤,鱼类排泄物回收变成有机肥,养殖过程中甲烷接近零排放。如将我国淡水渔业全部进行设施化、规模化改造,预计每年可以减少甲烷排放400多万吨,折算成碳减排达1.1亿吨。

    刘汉元代表认为,大力发展并加强淡水碳汇渔业相关研究,推动淡水渔业减排,是实现我国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举措。对此,今年两会他有三点建议:一是建立淡水渔业碳汇强度计量标准及监测体系。二是开展淡水碳汇渔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三是强化对淡水养殖品种的选择。此外,建议加强对新的低排放养殖品种的选育力度,提高可循环及再生性饲料原料的利用率,如藻类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remain":9990,"success":1}http://china.prcfe.com/global/2023/0308/10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