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消息正文

小米粉“挑”起幸福生活

2024-03-06 11:09:55  来源:中国金融商报     编辑:LIZHENG

小米粉“挑”起幸福生活

■ 本报记者 张炎

凌晨5点,江西省峡江县传统米粉集中加工小作坊的工人们就忙碌了起来,把提前发酵好的米团下锅煮熟,放凉后挤条挤丝……米香四溢,唤醒了乡村。

洗米、浸泡、磨浆、压滤、做团、蒸团、搅拌、榨丝、煮粉、洗粉、成型入盘、烘干,12道工序在十几平方的作坊内一气呵成。“最近订单量特别大,凌晨一两点就起床,一天做2000斤干粉都供不应求。”临近春节,工人严牛仔忙得脚不沾地。

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峡江米粉”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还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368年,严姓人自浙江省桐庐县迁至峡江县水边镇龙下村一带,以制作米粉为生,到清代后期米粉生产逐渐向外扩展。《峡江县志》载:“峡人善造米粉,细白胜于他处。”

“龙下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优质水稻的生长;地下水源自赣江,清澈甘甜,水质上乘;赣江水面吹来的江风,自然柔和,这些先天优势共同造就了峡江米粉的独特风味。”峡江县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方惠民介绍说。

米粉的好坏,晾晒是关键。因生产劳动强度大,产量和品质“靠天吃饭”。随着自动化米粉加工业的发展,仍保持纯手工制作的龙下米粉已经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其制作过程复杂、体力消耗大、受天气影响大,产出低、效益低,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传承这门手艺,导致龙下米粉的产量和销量急剧萎缩,到目前只保留有7家小作坊在少量生产。

如何让古老的米粉制作手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完美整合,成了峡江县振兴龙下米粉产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自2022年11月以来,峡江县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采购了7台设备,对米粉集中加工小作坊生产的压滤、挤丝、煮粉、烘干四个主要环节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米粉的各个生产环节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设备升级最主要是解决了我们‘靠天吃饭’的问题。”峡江米粉集中加工小作坊负责人严卫生告诉记者,“以前做米粉全靠人力压榨、自然风干晾晒,一天最多不过200斤,设备升级后烘干每次最大生产量从原来的每次200斤成品提升至每次500斤,烘房的使用还摆脱了峡江米粉生产受天气限制的困境。”

年逾花甲的严牛仔半辈子都在与米粉打交道,设备升级后米粉产量上来了,收入翻了几番。

随着米粉产业的迅速发展,峡江县以米粉产业振兴为抓手,引入乡村旅游新业态,分期分批打造“龙下米粉+乡村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产能提速以后开始谋求销路上的突破,曾经在杭州某电视台从事编导工作的严兵云决定返乡创业——通过电商平台、抖音直播帮助峡江米粉打开销路。“整装待发,准备大干一场了。”他说。

峡江县财政局等部门也安排专人组成工作队对接“龙下米粉”入驻“832平台”,方便村民将米粉快速地通过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通过“832平台”销售的龙下米粉达2.5万公斤,累计销售额达70万元。

米粉产业让生产者受益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龙下米粉非遗传承地景区每年为所在村集体至少增收8万元,吸纳当地30余名村民就业。”龙下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文说。

峡江县正以一碗小米粉撬动乡村振兴,“挑”起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remain":9,"success":1}http://china.prcfe.com/global/2024/0306/11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