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北极论坛“北极——对话区域”于3月27日在摩尔曼斯克落下帷幕,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有关领导出席论坛。
在论坛的关键环节——“北方海航道(SNR)长期发展模式”专题会议上,ROSATOM总裁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详细阐述了推动北极航道货运量增长所需的关键条件。该环节的主要发言人还包括: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伊戈尔·列维京、总统国家海洋政策事务局局长谢尔盖·瓦赫鲁科夫、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副部长哈吉马戈梅德·古谢伊诺夫、摩尔曼斯克州州长安德烈·奇比斯、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联合秘书文卡特·纳加·普拉桑纳·特里德瓦拉,以及其他嘉宾。与会者就建立北方海航道的经济运行模式、提升航道水域物流的可预见性与效率、以及推进国际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强调了未来几年北方海航道发展所面临任务的艰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障货运量。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数千万吨的水平,去年的创纪录数字接近3800万吨。我们的伙伴们正在开发北方的矿藏,他们告诉我们——要做好迎接数亿吨的规模的准备。确实,当前我们面临巨大的制裁压力,不仅体现在技术设备方面,也包括运输、金融保障,以及北极地区资源销售的长期合同等方面,我们对此有清醒认识,并将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境来进行规划和应对。按照目前的规划,我们需要11艘破冰船——这些已准备到位(其中8艘是核动力的)。接下来,我们要迈向下一个阶段——以1亿至1.5亿吨的运量为目标,那就不再是10到11艘破冰船,而是需要15到17艘。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建造。”
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还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破冰船本身不运货,因此还需要货运船队。我明白,单凭我们自身的产能,无法以超前的方式满足对货运船的需求——这就需要国际合作。我们具备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合作的能力,当前正与一系列在造船领域具有专业能力的国家展开对话。我们应当首先在本国船厂建设产能,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在论坛期间召开的俄罗斯国家委员会“北极发展”与“北方海航道发展”联合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时,“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表示,应当为北方海航道的运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运输条件。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破冰船引导、货运中转和货物服务等相关成本,必须符合北极项目的整体经济可行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北极环境下,在项目实施周期普遍较长的背景下,如果按照当前的商业逻辑来推进这些项目,尤其是在如今银行贷款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一味将其商业化,就等于立即扼杀其发展前景。”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表示。同时,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还建议将北方海航道的发展规划周期延长至30年,并强调指出,该航道的综合发展规划必须是长期性的。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北极事务特别代表弗拉基米尔·帕诺夫在活动发言中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在北方海航道上的合作已迈入系统化阶段:“去年,北方海航道上的国际合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根据俄罗斯总统的指示,在俄罗斯外交部的支持下,俄中和俄印之间在最高层面建立了政府间合作机制。这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毫无疑问,这项合作将在今年继续推进。”他还补充道,中俄之间通过北方海航道的定期集装箱航运早在两年前就已启动,且航次数量持续增长。
在“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2030:在北极和远东的职业发展——强者的选择”分论坛上,北极地区人才培养成为核心议题。与会发言者围绕如何在北极高纬度及远离大型城市中心的地理环境下,吸引、培养并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展开了深入探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塔季扬娜·捷连季耶娃参与了本场讨论。她指出:“对我们而言,北极是一片潜力巨大的土地,也是我们实施一系列先进且独特项目的平台——小型核电站、用于拜姆矿区的升级版浮动能量模块、世界上唯一一座部署于佩韦克市的浮动核电站,当然还有北方海航道。目前,我们在北极区域的各类企业共雇佣了约1万人。随着生产任务的不断增长,特别是科拉核电站二期投运以及三座能量模块建设的推进,到2035年我们计划再新增1万个就业岗位。”她还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与本地相关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其中包括‘职业精英’项目框架下的合作。此外,我们也在积极与青年人才接轨,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引导、中小学生教育宣传项目和青年运动,推进人才储备建设。”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区域合作部主任玛丽娜·基尔达科娃在全体会议上介绍了为“核工业城市”制定总体规划的一些特点,其中也包括位于北极地区的城市。
玛丽娜·基尔达科娃表示:“在科拉核电站二期建设期间,波利亚尔内耶·佐里市的人口将增长约60%。在新机组建设高峰期,参与工程的工作人员人数可能达到9000人,而目前这座卫星城市的常住人口仅约14000人。面对如此剧烈的人口流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已在为该北极城市制定的总体规划中提前做出应对安排。我们参与此类战略性发展文件制定的一大核心理念,是在经济发展、产业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建立平衡,并确保各项内容协调同步。不能计划一个为期10年的建设项目,动员9000名新增员工,却不事先考虑这些人将住在哪里、他们的家庭将靠什么为生、孩子们在哪里上学,等等问题。”
背景资料
国际北极论坛是探讨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问题的重要平台之一,旨在制定多层次、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并高效利用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潜力。该论坛汇聚来自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科研界和商界代表,共同就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公开交流与深入探讨。论坛在俄罗斯国家北极发展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举办,俄罗斯联邦总统也会参与该活动。
北方海航道是连接欧亚大陆西部与亚太地区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行政划分上,北方海航道起点为巴伦支海与卡拉海之间的卡拉海门海峡,终点为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全长约5600公里。该航线穿越北冰洋的多片海域,包括卡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并服务于北极地区及西伯利亚多条大河沿岸的港口。目前,在俄罗斯联邦的北极区域范围内,北方海航道沿线设有六个主要海港,分别是:萨贝塔港、迪克森港、杜金卡港、哈坦加港、提克西港和佩韦克港。
2018年,俄罗斯政府授予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作为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运营方职能。该公司负责联邦项目“北方海航道发展”,并参与《至2035年北方海航道发展规划》以及《至203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倡议》中的重点项目——“北方海航道的全年通航”,该项目已由俄罗斯政府正式批准。“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将北方海航道建设成为一条高效的运输大动脉,连接欧洲、俄罗斯本土与亚太地区。2024年12月,俄罗斯政府正式批准了“‘大’北方海航道发展”联邦项目,规划将其打造成从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延伸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家级交通走廊。
2024年,通过北方海航道运输的货物总量创下新高,达到3790万吨。其中,过境货物运输量增长显著,同比增加44%,达到309万吨。
全面推进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的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北方海航道的货运量具有关键意义。该物流通道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建立常态化的货物运输机制、新型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旗下企业在这一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